艺考生文化课:教你破除高考历史的尴尬

作者:卧龙艺考文化课  发布日期:2020-06-25

[摘要]如今艺考生对历史科目,常抱着听天由命的想法。原因无他,上课也认真听了,课后也勤勤恳恳的背了,可一遇到高考题就懵了。所学非所考,考生能怎么办,只好听天由命了。此种情况屡见不鲜,高考历史也陷入了尴尬境地。

艺考生高考历史的尴尬:老师教的高考基本都没考,高考考的老师基本都没教!

新课改以来,全国卷历史高考命题大力加强对学习潜能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完成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型,加快了由考查艺考生学习结果到考查学习过程的演变;试题呈现出“远离教材”的特征;这使高中历史教学所惯常采用的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已基本失灵。然当下诸多历史教师却固守原有的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用力过度”,课堂上,大量的时间在给艺考生慢条斯理的讲着课本知识;课后,让艺考生记忆所学的课本知识。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高考命题早已发生变化,拘泥于课本上的知识,早已不能对付高考试题。于是,艺考生们生出历史教学无用之感,反正老师教的高考基本都没考,高考考的老师基本都没教!

随着高考历史改革的深入,考试与教学的距离越来越大。可见,尴尬的源头与学生无关,在老师身上。现在的考试不是考学生,而是考教师。在目前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当中,薄弱环节不是学生,而是教师。

艺考生历史怎么学
艺考生历史怎么学

至臻高考为你破除尴尬

高考历史的尴尬怎么破?至臻高考为你出谋划策。至臻高考的历史教研组对近几年高考全国卷进行重点分析,通过带艺考生文化课经验,总结出全国卷命题趋势:

第一:从构题上讲,往往呈现一个历史现象(可能是熟悉的,也可能是陌生的),调动和运用信息与知识理解历史现象的本质,分析背景、原因、影响,进行推理、比较、判断等。

第二:从材料呈现形式讲,完全引用材料原文减少,更多是摘编材料,改编材料,创设情景,材料阅读的障碍减小。

第三:从考查方式讲,重视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重视横向打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联系,中外联系,重视选考内容与必修内容的联系。

第四:从内容上讲,不重视覆盖率,有一定随意性,但一些内容几乎必考,如中国史中的儒家文化、抗日战争,世界史中的古希腊、罗马,苏俄(联)的经济政策等。

第五:从考查目标讲,重视读懂试题的图文情景和要求,在时空观念上设陷阱,注意大跨度综合;重视知识的理解,重视知识和信息的综合调动与运用,而非记忆;重视归纳、概括、分析、比较、评价、说明、论证等能力;重视阶段分析的方法、论从史出的方法、思辨的方法、逻辑推理的方法等。

艺考生文化课复习讨论
艺考生文化课复习讨论

分析高考试题之余,对艺考生在大体重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第一:知识碎片化

第二:能力不过手,尤其是理解试题图文情景、读懂试题要求的能力、归纳概括能力、论证能力、表述能力等。

第三:缺乏历史的思维,如时空观念、线索意识(发展意识)、阶段分析、联系意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思辨等。

针对上述两方面的问题,至臻高考历史教研组制定了针对历史高考的高效复习的文化课复习策略与方法:

第一:教学内容的处理:重视主干知识的讲解、拓展与挖掘。

高考历史文化课复习的核心的工作,就是在基础知识的解读、研究和整合上做好文章,知识的把握程度、角度,决定着艺考生备考的高度,细密度、轻松度和正确度。为此,复习必须做到——由此及彼,考点一拉一条线(古今贯通);以点带面,打破选修必修限(知识整合); 由表及里,中外比较事事连(中外关联);通史专题,历史脉络自然现(知识结构)。

第二:合理时间安排,充分利用高考真题

运用史料和问题精讲点拨,加强规律方法引导;把时间还给学生,重点关注学生的学;采取督促措施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整理知识;加强材料题的解题训练(材料训练要少而精,重点训练材料解读能力、概述能力、比较能力;评述能力);抓好文化课课堂限时训练(有目的的、专题式训练);周末进行限时考试,主要巩固本周学习成果;抓规范、抓落实。

第三:针对试题类型,分析其解题思路,总结方法

(1)做选择题的四大法宝(多用于“原因-结果型”)

①有没有(添枝加叶)——材料中有没有这个信息?

②对不对(鱼目混珠)——这个选项的结论本身对不对?

③全不全(以偏概全)——这个选项对材料信息概括得全不全?

④最佳否(最符合要求)——在最佳选择题,哪一选项最符合要求?

(2)非选择题(主观题)

非选择题由于是人工阅卷,阅卷老师对答卷卷面的视觉印象和感受和判分多少有着直接关系,因而评分误差一直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非选择题的答卷技巧特别是书写技巧非常重要。落实在卷面上的答案要做到 “五化”,即:1、书写工整化;2、层次段落化;3、表述要点化;要点要全,点到为止;4、要点序号化;5、重点重复化。

尽量用材料关键词语或教材语言来回答。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回答。采用历史专业语言答题,忌用口语。